English

川大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之路

1999-07-07 来源:光明日报 余长安 我有话说

本报讯高校改革千头万绪,抓什么?四川大学抓精官简政,调整专业设置,探索出在文理工多学科文化氛围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造型人才的路子,搞活了学校各项工作。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四川大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尤其是1994年与原成都科技大学实现强强合并以后,如何充分发挥合并办学优势、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形势的高素质人才的问题摆在全校师生面前。怎么办?1997年底新上任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回答是:改革。

精官减政,提高办事效率,是川大改革的第一步。学校领导班子从自身做起,经上级批准,把校级干部从16人精简到10人。接着把全校的处级、副处级建制单位从270个精减到113个;中层干部从518人减少到288人。在民主投票选举基础上新任命的中层干部,60%以上是“双肩挑”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干部队伍精干了,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紧接着,该校以拓宽专业口径为重点,以按类归并、保持特色、鼓励交叉、扶新汰劣为原则,把全校103个本科专业调整归并为73个。同时,按学科门类把73个专业归并为规模适度的学科群,又将人才培养方向相同、课程设置重叠较多、学科之间有交叉和综合趋势的系、专业、研究所归类组建了19个实体型学院和3个协调型学院。这不仅使学科的群体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还使院系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减少了41%。

去年初,该校全校范围内开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大讨论,最后确定了“强基础、宽专业、增强适应、注重能力、强调创新,在多学科文化氛围中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人才培养方针和“强调自主、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交叉施教”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并对所有专业“精简课程、压缩课时、扩大选修”。学校规定,《大学语文》、《大学数学》、《生命科学概论》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所有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为了充分尊重学生成才的个性特征,学校还建立了自由选择专业的制度:学生入学一年以后,成绩优异者可以在文、理、工各专业跨学科自由选择专业,或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选修其他专业,成绩合格者毕业时发双毕业证书。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年下学期和今年上学期,全校学生缺课、补课现象比以前减少75%,53个专业学生的各科平均成绩提高了3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